機采棉在降低采摘成本提高勞動效率極具優(yōu)勢,同時在紡紗過程中異性纖維少,回潮率穩(wěn)定,得到了迅速推廣。在生產(chǎn)過程中, 由于機采棉籽棉采摘成熟度差異大,加工過程多道清理、烘干、皮清,出現(xiàn)了含雜率高、短絨率高、疵點多等問題,影響了質量和效率;同時,也制約了清梳聯(lián)梳理過程中高速高產(chǎn),因此加強對機采棉清梳聯(lián)梳理工程難點控制,是提高清梳聯(lián)梳理效果保證成紗質量的關鍵。
1 機采棉清梳聯(lián)梳理工程中的難點分析
1.1 機采棉梳理過程中的難點分析
在機采棉采摘過程中,由于不同期成熟同期集中采摘,造成了成熟度差異大;為降低籽棉含水率,減少雜質與棉纖維之間的附著力利于清除雜質,采取了兩道籽棉烘干工序;為提高清理質量,工藝中共設置了四道籽棉清理;為進一步提高皮棉質量,采取三道皮棉清理工序,綜合以上因素出現(xiàn)了含雜率高、各類疵點數(shù)量多、短絨率高、整齊度差、原棉的強力低、馬克隆值離散度大等問題。總體原棉主要物理指標,由于工藝流程長的影響而下降,是梳理過程中需要解決的疑難問題。
1.2清梳聯(lián)流程梳理過程中難點分析
清梳聯(lián)實現(xiàn)了開清棉與梳棉兩個工序的有機連接,改進了傳統(tǒng) “開松--壓緊--再開松”的工藝,縮短了工藝流程,是實現(xiàn)連續(xù)化、自動化、現(xiàn)代化生產(chǎn)的重要標志。其核心是在力求減少纖維損傷和減少棉結形成的前提下,達到精細抓取、有效開松、均勻混和、高效除雜。清梳聯(lián)流程梳理的優(yōu)勢:提高錫林速度,增加梳理度;提高梳棉機預梳能力,采用雙刺輥、三刺輥預分梳結構,增加分梳板塊數(shù)量或面積;采用新型高密度針布,提高了梳理度;抬高錫林高度充分利用沿錫林表面空間,增加前、后蓋板及梳理空間;重定量高速度連續(xù)生產(chǎn)效率提升質量穩(wěn)定。通過上述措施:生條質量指標梳棉棉結清除率≥85%以上,總除雜效率>96%以上,短絨率增長率±2%,同時增長潛在的短絨增長幾率減少。
清梳聯(lián)高速高產(chǎn)為核心的傳統(tǒng)方法,有效降低棉結,纖維梳理充分,但是短絨增長多,纖維損傷增加
2 機采棉系統(tǒng)梳理過程中難點控制措施
2.1 漸進暴露雜質充分除雜保護纖維的控制措施
清梳聯(lián)一般流程:抓棉機→開棉機→混棉機→清清棉機→除微塵機→喂入棉箱→梳棉機。工藝流程的特點:抓棉機(刀片打手抓取均勻)→開松后重物分離→軸流開棉(塵棒或角釘輕打除大雜)→多倉混棉機(開松后時差充分混合,翼式打手剝棉輸送)→精清機 (提高分離度除小雜,角釘,鋸片,針輥梳開過程中排除)→除微塵機(充分除去細小微塵,減少纖維運動中的粘附摩擦影響纖維運動)→氣力輸送至梳棉機機后棉箱(PID保證喂給的連續(xù)性)→棉箱混和預分離(角釘鋸片針布提高分離度,做好分梳準備)→刺輥預分梳(進入刺輥給棉板的強烈打擊)→精細梳理排雜區(qū)(錫林蓋板)→纖維整理分梳區(qū)(前固定蓋板)→轉移成條。
雜質棉結在清梳聯(lián)流程中的排除,一般采用“薄喂高速強清”工藝。加工機采棉時,由于雜質、疵點多且強力低,強清工藝會造成短絨損傷。機采棉流程梳理過程中采取“薄喂快給,漸進暴露,精細排除,柔和梳理”工藝原則,使機采棉的雜質在開清部分經(jīng)過抓棉機→開棉機→混棉機→清清棉機→除微塵機的流程,充分暴露出來,利于在開棉機和清棉機的塵棒下去除在60%以上,同時以較好的分離度進入喂給棉箱;在棉箱工藝進一步提高纖維的伸直取向度,減少大棉束對棉結和雜質的包裹,使雜質和棉結充分暴露于單纖維或纖維叢外,便于刺輥、錫林蓋板和棉網(wǎng)清潔器梳開和排除。工藝優(yōu)化具體見表1,半制品質量指標對比見表2,成紗質量見表3。
原高速強清工藝排除結雜,對纖維的損傷較大,同時部分工藝速度的過高,容易返花造成棉結增加。采用“薄喂快給、漸進暴露、充分排雜”控制措施后,在開清源頭實現(xiàn)了薄喂快給,適度提高抓棉機打手
清梳聯(lián)機采棉梳理通過工藝優(yōu)化,采用“逐漸暴露,合理速度”的工藝,能夠實現(xiàn)雜質的有效排除和纖維的充分梳理,減少纖維損傷,穩(wěn)定成紗質量。
2.2 合理分配清梳排雜落雜提高成紗質量
機采棉的含雜一般在2.3%左右,部分可達4%以上。在清梳聯(lián)流程中增強排雜能力,提高分梳效果的工藝必須有機結合,否則會出現(xiàn)開清和梳棉排雜落雜分配不合理,造成針布嵌雜等問題。因此開清工序的落雜排雜分配一般要達到流程50%以上,才能避免后部壓力過大造成的不良影響。
清梳聯(lián)的工藝流程一般配置為:抓棉機→自由落雜機→開棉機→混棉機→清清棉機→除微塵機→喂入棉箱→梳棉機。在排雜分配方面,開清要達到50%以上的除雜效率,依靠一開一落一清的配置往往達不到要求,會增加梳棉機后部的落雜負擔和蓋板區(qū)的梳理負荷,最終影響產(chǎn)品質量。在加工含雜2.7%的機采棉時,配用單軸流開棉機或雙軸流時出現(xiàn)蓋板嵌雜,
表中分析:原棉含雜增加,將FA126型單一除雜的設備改用FA106B型豪豬開棉機增加開清點,有效的提高了除雜效率,保證了成紗質量。
2.3 梳理漸緊強分梳工藝提高伸直效果
清梳聯(lián)流程中梳棉工藝主要是梳開清除棉結和排除短絨,同時減少纖維的損傷。梳理工藝主要有:刺輥~給棉板,刺輥~分梳板,蓋板~錫林,錫林~固定蓋板等梳理工藝。排雜工藝主要有:刺輥~塵刀后部落雜區(qū),錫林~蓋板排雜區(qū),錫林~前后棉網(wǎng)清潔器排雜區(qū)。
隨著梳棉機速度的提高,針面纖維數(shù)量的增加,梳理時短纖維的含量相應增加。為提高梳理度降低棉結,一般采取緊隔距強分梳工藝,由此帶來短絨的增加,因此合理的工藝配置對短絨增長關重要。加工機采棉時,這一點尤其突出。
錫林沿周梳理區(qū)傳統(tǒng)的工藝配置一般以緊隔距,滑變隔距為主。梳理設置有以下特點:刺輥與分梳板隔距0.4 mm~0.5 mm;后固定蓋板分梳區(qū)進出口0.4 mm~0.6 mm為主;錫林蓋板主分梳區(qū)進口0.18 mm,中間為0.15 mm,出口為0.18 mm;錫林前固定蓋板整理區(qū)進出口0.2 mm~0.3 mm為主。排雜工藝隔距:蓋板速度一般降低落棉為主,前后棉網(wǎng)清潔器隔距按照氣流工藝隔距設置0.8 mm~1.5 mm設置。以上工藝加工機采棉存在以下問題:梳理隔距過緊造成纖維損傷,雜質和短絨排除負荷重,影響生條質量。
根據(jù)機采棉的特點,需要加強對纖維的保護和雜質的充分排除,采用漸緊工藝隔距設計,有利于質量的問題。漸緊工藝設置即進口大,出口小,減少緊隔距強分梳帶來的纖維損傷。工藝配置對生條質量的增長見表5。
表中
2.4 合理針布選型減少纖維損傷
合理的針布配套能夠減少纖維在梳理過程中的拉斷損傷,提高排雜能力。機采棉雜質多,纖維潛在損傷大,馬克隆值離散度,針布選配中要考慮密度也要考慮針尖的幾何尺寸和齒形,需要對纖維加強保護。
機采棉在錫林針布的選配上應以縱稀橫密總體密為主,對控制短絨的增長有利。蓋板針布齒密適度增加,增強對纖維的握持能力,截面以橢圓型為主,減少其截斷纖維的機率;同時減少纖維運動的阻力,能夠減少纖維損傷,控制短絨增長。蓋板植針方式采用斜紋橫稀的大梳理通道配置,減少嵌雜。刺輥針布以提高纖維的梳理度,使纖維排列從無序變有序,大棉束變?yōu)樾∶奘?,減少蓋板錫林梳理區(qū)的負擔;其高度降低,工作角增加,齒密增加,可以有效減輕纖維的損傷,提高梳理質量。錫林刺輥針布的幾何尺寸要求變形齒背,便于氣流通過同時對纖維控制能力較強;齒尖薄穿刺能力強,齒身光潔度高減少穿刺過程中對纖維的損傷。針布配套的原則以錫林針布為基準進行配套,每一個分梳區(qū)的針齒密度按照由稀到密進行配置,配合漸緊工藝隔距,減少對纖維的損傷。具體配套選型對比見表6。
備注:原棉指標為短絨16.3%,馬克隆值4.2,長度28.3 mm,級別3128,含雜2.4%,棉結379粒/g,籽皮棉結24粒/g,雜質109粒/g。
表中分析:機采棉選用密齒、薄齒、縱向齒尖距大的錫林針布,和密齒的蓋板針布對機采棉梳理有利。綜合分析,方案四薄齒針布穿刺能力強,損傷纖維少,蓋板針布密參與梳理齒數(shù)增加,預分梳板漸緊隔距,同時蓋板速度提高利于雜質和短絨排除,利于對馬克隆值大,含雜高、短絨高的機采棉進行梳理。
3 結語
清梳聯(lián)流程在梳理機采棉過程中存在含雜率高、各類疵點數(shù)